Mika Mitopia's Open Studio
有別於一般我們所了解的畫室和諮商所的模式,沒有畫室注重技巧性的制式教學,也沒有諮商所的嚴謹規範下進行治療的行為,我所主持的開放工作室游移在兩端的光譜之間。藝術療癒的開放工作室模式同時兼具團體與個別工作的特質,且較為輕鬆自在,適合想透過藝術創作對自己有更多了解的一般大眾。藝術創作的目的不強調一定有「好看」的成品,而在於過程中達到心靈轉化,並且學習與作品對話,增進自我認識。
2016年十月成立自己的品牌,取名Mika+utopia= Mitopia 我的烏托邦,logo是我自己設計的,中間的斑紋是世界地圖,身體是一支畫筆:象徵從毛蟲、蛹、蝴蝶的蛻變過程,從畫筆中解放情緒,從旅行中得到啟示,我覺得就像我自己的人生。
蝴蝶的意象在希臘神話中,是人類靈魂的化身,常以帶有蝴蝶翅膀的少女形象出現,蝴蝶的古希臘文「Psyche」指心靈、療癒、人的各種情緒:喜怒哀樂、妒忌、信任、恐懼、孤單、好奇、猜疑、理智、試探、後悔、忍耐..等,所有情緒動機,將影響人的思想與行為的實相。
透過藝術創作,我照顧了自己,Mitopia Art的經營理念以利己為出發點去發展這ㄧ切 利人、利眾生。幫助別人的過程,同時也在幫助自己。所有自發性的創作,背後都是ㄧ個故事,所以不會有任何重複的畫,因為每個故事都是獨一無二。
課程內容
Mitopia Open Art Studio的工作方式
成員與帶領者一起設定個人目標後,於每次創作歷程中逐步往目標前進,在歷程中亦可以修改目標。個人目標可以是自我探索、親密關係、健康議題等,也可以是想體驗不同媒材的運用。成員在工作室中自行尋找適合或喜愛的創作媒材進行創作,我也會在現場陪伴、協助。
「智慧、經驗和天真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藝術是一種自發的遊戲,在藝術技巧的架構下井然有序進行,包含了不可預測的元素和驚喜。就像動物和兒童的遊戲一樣,藝術遊戲本身就是目的,即便它促進了一種無法由其他方式獲得的成長和滿足。」
我用彩繪說故事,任何地方都是我的畫布。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藝術家,因為畫筆握在你自己手上,你可以自己決定要畫成什麼故事,沒有所謂畫的好或不好,因爲都是當下的創造,你也隨時可以換另ㄧ張紙重新開始,需要勇氣與衝動。
工作坊學習內容
課程方向:每一次會依據當日學員的狀況做客製化調整。每堂課提供多元的豐富媒材,在老師的引導下,無限制的自發性創作,創作過程中,老師也會在旁陪伴,每個人所選擇的顏色與圖像表達方式,都有許多非語言的訊息,同時搭配與老師的口語會談,可協助自我覺察當下的狀態,釐清那些卡住的東西,以及潛意識要帶給你的訊息,幫助自己看到自己的其他可能性。
我同時擁有專業心理諮商背景與藝術治療的訓練,以及本身就是藝術家,扮演著助人工作者、與藝術工作者、藝術教師的角色。在學校跟診所工作時,透過藝術作為心理治療的方式,由個案與心理師一對一工作,團體藝術治療則是大約八到十個成員與我共同工作。而有時也會視需要與成員一同創作。成員可以針對生活中面臨的挑戰或困難,選擇當下想要探索的主題及媒材創作。開放工作室取向的藝術療癒,除了帶領者的藝術及心理素質,一個安全穩定的空間更是關鍵性因素。
媒材使用豐富多元
使用壓克力、粉彩、色線筆、蠟筆、剪貼、書寫等各種方式進行創作
紀錄個人蛻變檔案
治癒的開始是當你選擇去面對生命中各個面向的課題,直到你願意找到平衡由內至外的發展愛、豐盛與喜悅的方式。在課程中老師會從旁紀錄每一位參與者的狀況以及蛻變曲線,協助學員去覺察,我們如何在潛移默化的學習與創作中變得更加美好,找回自己原有的內在力量。

講師介紹
Mika Mitopia 簡郁璇 / Mitopia Art創意主導人
人體彩繪藝術家,理工背景出身,卻有個浪漫的靈魂,未受過正統美術教育,跳脫框架的繪畫技巧只為「 畫我想說 」,創作靈感來自於對日常與旅行時的生活覺察,在世界某一處散步、呼吸、遊走; 感受大自然的美,感覺遇見人的溫度,致力研究藝術即治療與人類社會心理的關聯,透過藝術與社會對話。
- Mitopia Art創辦人
- 輔仁大學心理所 碩士
- 賽斯身心靈診所 實習心理師
- Dr. Hsu Online 賽斯身心靈數位平台 心理專家
- 奧地利WBF-人體彩繪-藝術治療 Body Painting In Therapy
- 德國Senjo Color學院- 特效彩繪技術研習